RPC框架

https://developer.51cto.com/art/201906/597963.htm

RPC(Remote Procedure Call):远程过程调用,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,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思想。

RPC 是一种技术思想而非一种规范或协议,常见 RPC 技术和框架有:

  • 应用级的服务框架:阿里的 Dubbo/Dubbox、Google gRPC、Spring Boot/Spring Cloud。
  • 远程通信协议:RMI、Socket、SOAP(HTTP XML)、REST(HTTP JSON)。
  • 通信框架:MINA 和 Netty。

目前流行的开源 RPC 框架还是比较多的,有阿里巴巴的 Dubbo、Facebook 的 Thrift、Google 的 gRPC、Twitter 的 Finagle 等。

  • Dubbo:是阿里集团开源的一个极为出名的 RPC 框架,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应用中广泛使用。协议和序列化框架都可以插拔是极其鲜明的特色。

完整的 RPC 框架

在一个典型 RPC 的使用场景中,包含了服务发现、负载、容错、网络传输、序列化等组件,其中“RPC 协议”就指明了程序如何进行网络传输和序列化。

image.png

图 1:完整 RPC 架构图

如下是 Dubbo 的设计架构图,分层清晰,功能复杂:

image.png

图 2:Dubbo 架构图

核心 RPC 框架的重要组成:

  • 客户端(Client):服务调用方。
  •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:存放服务端地址信息,将客户端的请求参数数据信息打包成网络消息,再通过网络传输发送给服务端。
  •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: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消息并进行解包,然后再调用本地服务进行处理。
  • 服务端(Server):服务的真正提供者。
  • Network Service:底层传输,可以是 TCP 或 HTTP。

一次 RPC 调用流程如下:

  • 服务消费者(Client 客户端)通过本地调用的方式调用服务。
  •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接收到调用请求后负责将方法、入参等信息序列化(组装)成能够进行网络传输的消息体。
  •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找到远程的服务地址,并且将消息通过网络发送给服务端。
  •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收到消息后进行解码(反序列化操作)。
  •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根据解码结果调用本地的服务进行相关处理
  • 服务端(Server)本地服务业务处理。
  • 处理结果返回给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。
  •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序列化结果。
  •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将结果通过网络发送至消费方。
  •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接收到消息,并进行解码(反序列化)。
  • 服务消费方得到最终结果。

简单对比 RPC 和 Restful API

RESTful API 架构

RESTful的几个特点为:资源、统一接口、URI 和无状态。

  1. 资源

    所谓"资源",就是网络上的一个实体,或者说是网络上的一个具体信息。它可以是一段文本、一张图片、一首歌曲、一种服务,就是一个具体的实在。

  2. 统一接口

    RESTful 架构风格规定,数据的元操作,即 CRUD(Create,Read,Update 和 Delete,即数据的增删查改)操作,分别对应于 HTTP 方法:GET 用来获取资源,POST 用来新建资源(也可以用于更新资源),PUT 用来更新资源,DELETE 用来删除资源,这样就统一了数据操作的接口,仅通过 HTTP 方法,就可以完成对数据的所有增删查改工作。

  3. URL

    可以用一个 URI(统一资源定位符)指向资源,即每个 URI 都对应一个特定的资源。

    要获取这个资源,访问它的 URI 就可以,因此 URI 就成了每一个资源的地址或识别符。

  4. 无状态

    所谓无状态的,即所有的资源,都可以通过 URI 定位,而且这个定位与其他资源无关,也不会因为其他资源的变化而改变。有状态和无状态的区别,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。

    如查询员工的工资,如果查询工资是需要登录系统,进入查询工资的页面,执行相关操作后,获取工资的多少,则这种情况是有状态的。

    因为查询工资的每一步操作都依赖于前一步操作,只要前置操作不成功,后续操作就无法执行。

    如果输入一个 URI 即可得到指定员工的工资,则这种情况是无状态的,因为获取工资不依赖于其他资源或状态。

    且这种情况下,员工工资是一个资源,由一个 URI 与之对应,可以通过 HTTP 中的 GET 方法得到资源,这是典型的 RESTful 风格。

RPC 和 Restful API 对比

面对的对象不同:

  • RPC 更侧重于动作。
  • REST 的主体是资源。

RESTful 是面向资源的设计架构,但在系统中有很多对象不能抽象成资源,比如登录,修改密码等而 RPC 可以通过动作去操作资源。所以在操作的全面性上 RPC 大于 RESTful。

传输效率:

  • RPC 效率更高。RPC,使用自定义的 TCP 协议,可以让请求报文体积更小,或者使用 HTTP2 协议,也可以很好的减少报文的体积,提高传输效率。

复杂度:

  • RPC 实现复杂,流程繁琐。
  • REST 调用及测试都很方便。

RPC 实现需要实现编码,序列化,网络传输等。而 RESTful 不要关注这些,RESTful 实现更简单。

灵活性:

  • HTTP 相对更规范,更标准,更通用,无论哪种语言都支持 HTTP 协议。
  • RPC 可以实现跨语言调用,但整体灵活性不如 RESTful。

总结

RPC 主要用于公司内部的服务调用,性能消耗低,传输效率高,实现复杂。

HTTP 主要用于对外的异构环境,浏览器接口调用,App 接口调用,第三方接口调用等。

RPC 使用场景(大型的网站,内部子系统较多、接口非常多的情况下适合使用 RPC):

  • 长链接。不必每次通信都要像 HTTP 一样去 3 次握手,减少了网络开销。
  • 注册发布机制。RPC 框架一般都有注册中心,有丰富的监控管理;发布、下线接口、动态扩展等,对调用方来说是无感知、统一化的操作。
  • 安全性,没有暴露资源操作。
  • 微服务支持。就是最近流行的服务化架构、服务化治理,RPC 框架是一个强力的支撑。

标签: RPC

评论已关闭